一米排队机
本帖最后由 触控商情网 于 2014-5-13 09:54 编辑一、 一米线排队机是什么?
果要问一米线排队机是什么,回答很简单:有形的规则。
规则这个东西,一般理解为可用文字描述的制度条文,或者道德习惯。事实上,还有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该称作规则的,例如道路中间的斑马线、危险区周围的栏杆,甚至我们的门窗,都是有形的规则。这个观点可能在书本上找不到,哪没关系,只要我们思想一下,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得出结论来呢?一米线排队机也是有形的规则,只是样子有点怪,问世比较晚罢了。请关注我们网站:www.5158i.com
二、一米线排队机为什么轰动中国?
八月中旬,一米线排队机研制成功(样机),八月十八日―八月二十日,在2005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上亮相,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大连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中心以及参展民众的关注,成为“交易会”的焦点、亮点。随之,新华社的文章《一米线排队机面世》被数百家报纸转载。上网搜“一米线排队机”这个闻所未闻的名称,这个绝无仅有的构造,一夜之间居然有数千条关于它的文字出现。接连几天,发明人薛荣森的办公室里两台座机和一部手机响彻不停:我要购买、我要代理、我要转让技术------这般轰动,为什么呢?
一是一米线排队机关注度高。提起“一米线”,谁都会想到营业部、票厅里,挤呀,挤呀,挤呀挤,男女老少都怨气。
二是一米线排队机很直白地解决了“一米线”难题,前不拥,后不挤,一米内,只自己。管理者松了一口气,顾客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三是这玩意儿构造怪怪的,象个带缺口的大方向盘,没装在汽车上,却装在银行里,很吸引人的眼球,记者见它是素材,老板见它是商机,顾客见它好希奇。
四是有一部分人处于对专利技术的尊重,想知道谁这等聪明,居然发明并生产出这样怪异而且实用的物件。当得知是湖北襄樊人,号称今世诸葛亮的发明家薛荣森时,更想弄个究竟。
三、一米线排队机引发的思考
1、一米线排队机好比一面镜子。一米线排队机面世,正面肯定是主流,轰动全国,甚至引起一场投资热,足以证明。也有持不同观点的,认为这个机械化排队机象一面镜子,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我们与理想文明社会的差距,正是因此觉得有点难堪,有一点不自在,就如同自己脸上有一点不够好看的小疤疤,过去不曾注意到,感觉挺好的,终于有一天,仔细照镜子,发现了它,心里就不是滋味了。我倒觉得,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它使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知道有这个小疤疤,每时观察,精心治疗,不是比过去更好么?
2、文明在过程中诞生。一米线排队机证明了我们与理想文明的差距,证明了我们脸上还有小疤疤。但这并不表明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任何一种文明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都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发现差距和不足,还仅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企图一朝一夕步入我们经常提到的“西方”文明那种境地,都只是一个理想罢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社会发展的铁律,任何人都不可以愈越的。经常有文章中提到,美国人如何的文明,欧洲人如何的进步,以此来证明我们中国人如何不够文明,不够进步,可你想过没有,你写一篇文章所取的报酬,假如能供你不工作时消耗24小时的话,一个欧洲人花同样的精力和时间,写了同样一篇章,他取得的报酬,却能供他消耗48小时。那么,我可以判定,你在这24小时的休闲时间里和一个欧洲人在48小时的休闲时间里,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心理感受,以及对环境、对他人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即使你刻意寻找一样的感觉,那也是“刻意”的。当一个男人急着去银行取自己一个月几百元工资,交给夫人买菜时,他考虑的恐怕只有安全和速度,如果没有经济警察和某种强制的手段,既使排队,那也很勉强,一米线,就别提了。脱离物质基础和社会背景的理想文明只能是空谈。实事求是,面对现实,承认差距,一步一步地来,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在强调文明制度建立的同时,辅助一些切实有效的硬件设施,相辅相成,循序渐进,才是科学的办法。例如在大城市中心,在文明和财富相对集中的地方,可以用取号机,显得“高雅 ”一些;而在中小城市,边沿农村,可以用一米线排队机,管用就行了。一米线排队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在现阶段,一米线排队机的作用,不言而喻。
3、关于人性化。有一种看法,说一米线排队机比较生硬,缺乏人性化,咋看起来有些道理,仔细盘算,道理并不充分。
人性化这个词很时髦,也很实际,给我们民众带来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但人性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历史的、有条件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性化的内容和形式是有所变化的。在政治生活中,人性化表现为人格被承认、被尊重;在经济生活中,人性化表现的物质需求被承认、被满足。在一些具体环境和时间段,人性化的表现也更具体、更实际。人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安全就是最大的人性化。如果因为这个器物,保护了你的现金和密码安全,你难道还要否定这个东西的价值吗?你还会说这个家伙“缺乏人性化”吗。如果没有这个器物,你真的丢了密码,或者因为拥挤,数错了你的辛勤汗水,你心里的委屈,或许一辈子也难忘,那样的话,“人性化”不是空谈吗。
四,我发明一米线排队机的动机
众所周知,“一米线”问题由来已久,只不过一直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我很少去银行,也很少买票挤车。今年**期间,业务员郭海新在洛阳火车站推销我的梳状单向通道门时,站长说:“单向门这个设计很好,解决了候车大厅入口拥堵的问题,能不能想办法用一种机械的方式,解决售票大厅加塞插队的问题呢”?郭海新把这话说给我听,我的心里为之一振,并当即向郭海新承诺:“就凭你带回这么重要的难题信息,你已成为公司终身职工”。六天时间,第一个专利申请号到手,在之后的七个多月时间里,经过数十次改进,于12月初做出第一台定型产品。
我的动机,我的出发点,绝非想用这个发明来显示我们的社会不够先进文明。只是想解决问题,不谦虚地说,我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发明人。这是我在襄樊市知识产权局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可见我的一班(附:《发明爱好者应有的情怀》),这篇发言当时引起阵阵掌声,后经整理,在发明创造的圈子里广为传播,言为人心声,字为心画,我这么说,也是这么实践的。
因此,敬请各位理论界的朋友,在描述和评论一米线排队机这个轰动中国仍至东南亚的发明时,尽可能客观一点,理性一点,太多的感**彩,会掩盖科学的判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