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不佳、产能过大导致触控厂商风险加剧
本帖最后由 孤狼 于 2012-8-21 16:41 编辑随着触控市场的急剧扩张,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积极投入到触控面板生产领域,特别是在具备多点触控功能的电容屏成为市场主流之后,触控风靡全球。近年来,国内多家FPD产业上市公司公开集资建设电容式触摸屏生产线及相关配套项目,
国内触控厂商遭遇发展困境
今年初,苹果发布iPad3第一财季业绩,表现超预期;超声电子和宇顺电子也先后公布了从中兴通讯获得最高23亿的大额触摸屏订单;形势一片大好之下,欧菲光趁势抛出15亿募资计划欲投触摸屏项目,这些消息令国内触控行业倍受鼓舞。
触摸屏行业与消费电子产品产业链息息相关,某一公司获得巨额订单很大程度上可能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景气度。事实上,由于消费电子产品连续两年持续增长,使得提供关键电子材料、电子设备、零部件的上市公司获得“井喷式”需求。整条产业链都似乎因为智能终端的普及、因为指尖时代的到来而活跃起来。国信证券发布触摸屏行业研究报告称,预计触摸屏手机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27.58%。产品性价比较高的国内品牌手机厂商(如中兴通讯、华为、联想集团、TCL集团、宇龙酷派等)将会受益于国内电信运营商的终端推广策略,相关公司的触摸屏供应商将会受益。
然而,纵观多家与触摸屏相关的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业绩预告,除方兴科技净利润增幅超七成外,多家公司业绩增幅在40%以下,个别公司甚至出现业绩大滑坡,触摸屏行业普遍呈现业绩不佳的状况。
竞争加剧普遍业绩不佳
国内主要触控上市公司为信利国际、超声电子、宇顺电子、莱宝高科、欧菲光、华映科技等,多以G/G式电容屏为主。相比而言G/G的灵敏度更好,而G/F/F出货快、成本低。随着主要厂商产量快速释放,这一市场的竞争也将加剧,价格下滑不可避免。
因巨额订单而股价一飞冲天的宇顺电子在其2011年第三季报中就曾表示,因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太稳定,市场竞争加剧,2011年液晶显示模块销售收入同比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成本费用上升较快,预计经营业绩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预计净利润变动范围在下降30%至增长20%之间。
莱宝高科也表示,虽然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项目投产带来一定程度的业绩贡献,但行业竞争环境更趋复杂,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需求波动和行业竞争加剧,主导产品降价幅度较大,给公司经营及产品销售带来较大挑战。
在欧菲光趁势推出的非公开募资方案中,公司也指出,基于对未来触摸屏市场的巨大潜力,许多厂商纷纷开始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渐激烈。而欧菲光电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1年盈利仅2254.88万元,较2010年同期的5508.88万元下降幅度达56.71%。此前公司在2011年第三季报中预测下滑幅度更是达到七成,后由于南昌全资子公司收到政府的营运补助1000万元,由此得以向上修正业绩。
国内中低端触摸屏产能过剩
苹果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带动了诸多相关电子元器件行业的迅速上位,触摸屏便是其中之一,随着iPad及iPhone系列迅速席卷市场,智能机以及平板电脑的市场地位不断上升,触摸屏行业被带动成为朝阳行业,但伴随进入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整个行业竞争日渐加剧,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同时,触控技术演进加快,TOL触控解决方案、G1F产品等在去年陆续面世,2012年上半年是良率提升和建设的周期,一旦下半年形成产能,将对市场结构产能产生冲击。TOL、G1F在原材料成本上具有优势,良率提升后将进一步压低现在市场上G/G、G1F的价格,并使得台湾G/G过剩的产能挤向大陆,冲击中低端智能机的产业链结构。新技术路线触摸屏产品大规模代替成熟技术路线产品,是触摸屏公司即将面临的一大风险。
由于中低端智能手机持续放量将使得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在2012年大幅降低,价格变动趋势将传导至器件价格变化,处于产业链利润低端的中国电子制造业究竟能从触摸时代的盛宴中分得几杯羹?同一时间,国内大量企业蜂拥上马触摸屏生产线,这使得触摸屏产能短期内过剩,而且是中低端触摸屏产能过剩。
未来发展趋势:淘汰、整合
触摸屏市场发展初期,由于利润丰厚,我国企业纷纷跟进生产,但随着生产企业的不断增多,当前我国市场存在触摸屏产能扩张过快,相关触摸屏企业竞争剧烈,致使市场利润持续下降,市场整合已经避无可避。
2012年在全球景气成长力道迟滞、消费者对平板电脑需求渐趋回稳下,触控面板市场需求量年成长幅度将大大低于2010年的29.9%及2011年的34.3%,回落至15.7%。拓墣产业研究员张之烦表示,2011年各业者的产能扩充竞赛势必为2012年的市场成长造成一定负担,届时小幅的供过于求和价格竞争将在所难免,预计2012年触控面板平均售价将超过15%的跌幅。
2011年中国大陆触控面板产业经历了从电阻式触摸屏迈向电容式触摸屏产业升级期的阵痛。2012年,即将大幅开出的产能将提升电容式触摸屏市占率达5%~8%左右。过去山寨市场巨大的需求是中国大陆上百家中小触控面板生产企业存活的基础,但随着电阻式触控面板市占率和毛利的逐步降低,尚未做好体制和产品调整的部份中小企业势必宣告破产,或被强势业者并购。市场过于竞争,中小型电阻式触控面板厂商将面临整并,产业格局将走向大者恒大的态势。而另一方面,这有利于触控面板产业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技术特征及投资动态
2011年是国内品牌智能手机市场萌芽的关键年,华为、中兴及联想三大主要业者相继推出多款采用投射电容触控面板的智能手,大举提升智能手机出货量,使国内触控面板厂迅速由供应山寨手机用电阻式触控面板为主,转为以智能手机用投射电容触控面板为主。目前,大陆较先建构投射电容触控面板产能的业者,例如信利、中华意力、牧东及欧菲光电等,皆已淡出电阻式触控面板事业。
目前国内触控面板厂仍以供应本土终端业者为主,但也已有部分起步较早、技术水平较高业者成功打入国际主要品牌大厂供应链。其中以玻璃式触控传感器为主的莱宝及南玻早在2010年即已打入苹果触控传感器供应链;另外韩厂三星电子相当重视国内手机市场,除在在国内设立手机组装厂,还为压缩成本积极向本地厂商采购触控面板。2012年国内触控面板厂将可望持续较大幅度的成长。
http://www.pdp.com.cn//pdp_uploadfile/201205281338187642.jpg
http://www.pdp.com.cn//pdp_uploadfile/201205281338187649.jpg
页:
[1]